鸣人作为火影当中的主角,一路陪伴读者走来,人气自然不低。从中忍考试到佩恩入侵木叶村,再到第四次忍界大战,一路向来,鸣人从原本的吊车尾逐渐成长为忍界英雄,与佐助的羁绊也最终圆满,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已经不只是一部动漫这么简单。然而有人喜欢,就有人讨厌,对于鸣人,还是有许多人感到不满。这是为什么呢?鸣人身上到底有什么因素让人厌恶?
其实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厌恶鸣人,大部分并非鸣人自身的因素,而是作者在描写这个主角的时候,前期和后期的设定根本不符合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导致了很多人对于鸣人是非常讨厌。鸣人从一个充满人情味、懂得理解他人过去的好孩子,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个致力于否定他人价值的嘴遁忍者。前期倒还好说嘴遁实力还没凸显,毕竟是在忍者世界,要想说服别人,必先打败对方。
在这一方面,宁次和我爱罗十分有话语权。中忍考试,宁次和鸣人在讨论命运这个主题,但手上的对战并没有停下,宁次也不会因为鸣人话说得漂亮,而退出挑战,最终还不是在一方胜利的情况下,默认对方说得对。我爱罗也是如此,将对方打败才真正拥有话语权,并且,在讨论课题上鸣人可谓是感同身受,无论是“命运是否注定”,还是“人柱力水深火热的童年”。
展开全文
然而到了佩恩入侵木叶村之后,鸣人的嘴遁就只有一个套路:“我没经历过你说的那些事,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,但你就是错了,信我准没错”。而这一番口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?为了表明自己立场的正确性吗?并不是,鸣人在剧情中几乎所有行动的出发点都是很容易理解的,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理。谁都知道他是为了守护木叶,保卫和平,所以这么一番说辞根本毫无必要,反而显得画蛇添足。
为什么岸本一定要在剧中穿插如此之多的口遁情节呢?大概是为了强行在剧中插入关于“和平与战争”的探讨,从而希望通过鸣人之口讲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大道理。然而,鸣人偏偏不适合这样的角色,因为他本来是个有话直说的忍者,他儿时的遭遇更能让他理解那些被大众所孤立的人,但他的阅历和经历不允许他轻而易举地彻底否定,比他经历了更多苦难和磨练的前辈。
鸣人的确有多出别人的经历和自身体验,可问题是他的嘴遁和经历不匹配。就像是一个需要大量查克拉的忍术,鸣人显然无法完成,却硬生生使用出来。鸣人本来就不该是一个格局太大的人,他愿意去理解对方,但更愿意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人。或许抛去那些大格局的问题,单纯将鸣人当作一心只想保护木叶村的忍者,反而会显得更为自然和真实。
如果连读者都没有说服,怎么说服那些经历过忍战,看透黑暗,有着远大抱负,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反派呢?更何况有些反派他们还说得挺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