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秦始皇是千古一帝,还是无道暴君?这是大家至今争论不休的历史课题。一方面,他焚书坑儒、过度役使人民修建阿房宫及万里长城等大型土木工程,应当被视为暴君,事实上,司马迁在著述《史记‧始皇本纪》时,批评他“恩寡情薄,心若虎狼”;但另一方面,他结束了战国的分裂时代,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,统一文字、度量衡,以及推行郡县制,构建了中国历朝的基本政治体制,应是千古一帝。那么,为何史家对他的评价如此负面呢?
秦始皇的过失
究其原因主要有二:其一,汉朝夺取天下后,为了令汉朝统治合法化,必须宣扬秦朝的政治过失。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论证秦朝的种种过失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也持此说。是故,我们在阅读《史记》时,应当注意司马迁身为汉朝史官的立场。其二,始皇推崇法家,镇压儒者,被视为儒家大敌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后,儒家学说成为历朝的正统思想。他焚书坑儒之举,自然成为世人批判的对象。然而,若仅从上述两个立场出发,则无法客观地全面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。
始皇最受非议之处,主要是焚书坑儒。他用焚书的办法钳制思想,应受到谴责。然而,他这样做,并非一时冲动。商鞅认为应该毁灭诗、书、礼、乐等书,而且确曾付诸实践。焚书乃秦国传统,商鞅变法时,秦国已有焚诗、书之举。商鞅变法在公元前359年,下距秦始皇焚书147年。
值得注意的是,秦始皇不是在统一天下后,马上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。焚书是在统一天下后第九年;坑儒是在统一天下后第十年。在此之前,始皇对于文化思想持开放态度。他召集的文学方术之士甚众,博士们在咸阳宫与丞相、御史大夫等重臣一起讨论政制问题。他巡行郡国时也有博士随行,对方术之士更是言听计从。然而,这些文学方术之士皆生于战国时代,始皇认为不切实际的古典文献,他们却认为应予保存,并指“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,非所闻也。”于是,他们引经据典,批评秦朝的新政。他们不仅口头批判,还著书立说。虽然如此,始皇尚未下令焚书。直至博士淳于越倡言反对郡县制,主张恢复封建时,始皇才下令焚书。至于坑儒,则是因为方士卢生不但欺骗秦始皇有长生不死之药,还大肆攻击他,这令秦始皇无法容忍。
当然,秦始皇镇压异己,钳制思想的手段是相当残酷。在秦始皇看来,皇帝说是黑的就是黑,说是白的就是白,天下臣民不需要问为什么,只要绝对服从就行了,所以他要彻底消灭往昔的历史和民间的学术。他规定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弃市,以古非今者族。”他要杀掉一切敢聚在一起谈论儒家经典《诗》、《书》的人,凡是敢用古学非议时政的人,不但要杀掉,还要将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全部杀光,这就太过分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