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力,是指潜在的,尚未发挥出来的能力。
在招聘工作中,我们不仅关注候选人的即战力,同时也关注候选人的潜力。潜力,是企业录用新员工,持续雇佣员工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。那么在评估求职者和员工时,如何衡量其潜力呢?
HR们喜欢用冰山模型来对潜力作讲解,“冰山以上部分”包括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,是外在表现,容易了解与测量,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提高。而冰山以下那些难以测量的部分就是一个人的潜力了,它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,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但是潜力不像是学历、工作经验等写在简历里面的,也不是候选人说出来,而是在整个面试环节,面试官根据候选人的整体表现与各种细节提炼总结出来的,既然是提炼与总结,那就必须基于一定的事实依据,哪些能力可以用以评估一个候选人的潜力呢?
一、学习力
首先,学习力和我们上学期间看书更多、更快、记得更多、考试拿高分是不同的,职场中的学习力指的是学习并更新本专业内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动态,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,能在本领域的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,同时还能分享知识经验。所以,学习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,而且还是一个职场人在工作中的深层次认知需求,以及希望成为领域专家的一种内在的动机和驱动力。
其次,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较高的学习力,我们就要看看他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。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人,他在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流程中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,同样在工作执行过程中,如何设定目标、拆分步骤、制定计划、实施优化、复盘总结等工作步骤上也一定是高效的。至少在我们接触过的众多人员中,具备这些科学思维方式的人员,他们的学习能力都不差。
最后,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持续的学习力,我们就要看这个人是否具备好奇心,好奇心是一个人渴望获得新体验、新知识的原动力,具备好奇心的人的心态非常开放,同时他也具备高度的处事热情,在处事的过程中,不管事情的多与少,难与易,都能够保持高度地做事热情。从行为表象上,学习能力好的人会对自己的所处的工作与专业领域保持浓厚的兴趣,会表现出对自己本专业领域里的求知欲。
二、自驱力
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,都可以归为下面三种:
①驱动力1.0:吃饭、饮水、睡觉,满足基本生理需求。
②驱动力2.0: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,做好了有奖励,做不好受惩罚。过于依赖外部驱动的人,习惯把外部反馈作为做事的动力。他们是任务导向,仅仅只是完成某项工作,把事做到60分,却很难达到100分。
③驱动力3.0:就是“自驱力”,因为内心的兴趣、使命感而做事,有自驱力的人不仅可以把工作完成,同时可以把工作做好,他们不仅可以把工作做到100分,甚至有可能是120分。
那么,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工作靠的是外部反馈还是自我驱动呢?依赖外部反馈的人,常具有以下特征:
① 做事重点在事情带来的反馈,而不在事情本身。总把“要不是……我才不……”挂在嘴边,比如,要不是老板不满意,我才不愿意再改一版方案;
②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做事首先考虑别人定的标准。一旦得到家人、朋友、领导的称赞,就会充满动力;
③ 每天抱怨工作忙,但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,又会无所事事、陷入迷茫;
④ 缺少个人爱好,不会安排闲暇时间……
依靠驱动力3.0的人,把内在的好奇心、创造力作为动力,这样的人,与驱动力2.0清晰的标准不同,驱动力3.0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,不过拥有它的人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:
①关注意义多过评价。即使只是从事普通的工作,自我驱动的人也能找到事情本身的意义。
②能为自己定义任务。看一个人是不是自驱,只要问他一个问题:如果给你一个月的假期,专门去学习一个课程,你希望学什么课程?依赖外部驱动的人,可能从来没考虑过这件事;而习惯自驱的人,多半能告诉你不少答案。
③专注。自我驱动的人,往往能在工作中进入忘我的状态,一个人能忘我工作的人,他在工作中是充满幸福感的,因此也是最有可能实现高效产出的。
④兴趣、爱好。持久的兴趣与爱好,并且为此付出努力,要注意,爱好和消遣不是一回事:刷剧、听歌之类不动脑的消遣,人人都会;而培养爱好的本质,是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。那些在工作以外具备一项爱好的人,在工作中也往往表现出不凡的能力。
三、执行力
使命必达,不为失败找理由,只为成功找方法,他们无所畏惧,坚韧不拔,一旦认定目标,排除万难也要达成结果。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情面前总是拖拉,必然也无法高效完成任务,让自己快速成长,只有雷厉风行的处事态度,才能够帮助自己高效做事的同时,更加挖掘自身的更多潜能。
如何甄别一个人是否有执行力,我们可以让他分享“一个成功故事”和“一个失败案例”,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挫折,或者努力完成一项高标准的工作,我们很难确定他的韧性和他对成功的渴望。
事实上,大多数企业是由比较年轻的职员来做简历筛选,他们会按照学历、年龄、行业、职能等刚性条件来筛选符合招聘条件的简历,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启用创新人才辨识模式,优秀的人才招募者是敢于把看似不对口的简历推荐给用人部门的,他们可以透过纸面上的简历,看到应聘者的潜力,他们永远满怀热情的去见每一个候选人,然后想象这个候选人未来一年、两年、五年以后的样子,这不仅需要选人的眼光,更需要识人的想象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