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是2017年底、2018年初,熊猫外卖刚开始不亏损刘科路意识到,熊猫外卖的节点到了,他们需要资金的支持来进行扩张和铺路。这个过程并不顺利,第一笔投资在2018年底、2019年初才有眉目。但到了中期,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加入进来,他们来自英国、瑞典、美国、以色列等不同国家。
站在2025年回望,这只“饥饿的熊猫”已不仅是外卖平台。刘科路正在搭建的是一套横跨四大洲的中餐生态系统。那些曾被质疑“过于理想化”的战略,正随着650万注册用户和10万家合作商户的生态网络变成现实——从配送一碗麻辣烫到输出整套商业操作系统,这个95后团队用七年时间证明:文化的反向输出,需要的不是生硬复制,而是对每个市场毛细血管般的洞察与敬畏。
国内与国外的外卖市场
在2025年全球外卖市场的剧烈变局中,中国与欧洲的外卖市场,正在踏入不同的河流。
当京东以“0佣金”策略高调杀入国内万亿级外卖市场时,其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社保新政更引发行业地震——这场由资本驱动的军备竞赛背后,折射出中国外卖市场从“流量厮杀”向“价值重构”的深层转型。
国内5.45亿用户构筑的庞大生态正经历结构性裂变:一二线城市渗透率逼近天花板的同时,县域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0%,全聚德等老字号通过外卖卫星店实现月销千单的突破,而“拼好饭”模式通过取消起送门槛,使云南玉溪的洪记凉米线日均订单激增130单,这种“毛细血管级”的下沉创新正推动外卖覆盖全国2000余县城。但繁荣背后暗流涌动,超千万骑手大军中仅745万美团骑手就需年均近20%的增速维持运力,社保成本分摊难题与即时零售6500亿市场规模带来的协同压力,迫使平台加速AI调度系统研发,试图在28分钟配送时效与骑手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。
相较于中国市场的密集攻防,欧洲外卖市场则呈现出“群岛式”生态特征。
荷兰Takeaway以25%市占率领跑西欧,而Delivery Hero通过覆盖28国的广域布局形成差异化优势,Uber Eats在法国独占40%份额的割据局面,这种分散格局源于76%城镇化率与3.5公里人均配送距离的地理特性。政策环境的复杂性更构成天然屏障:欧盟推行的“零工劳动法”要求将骑手纳入正式雇佣体系,法国2024年新政使人力成本飙升至45%,倒逼Wolt在赫尔辛基试点自动驾驶配送车降本28%,而德国市场75%份额持有者Lieferando面临Uber Eats“0欧元配送费”的补贴冲击,折射出欧洲玩家在3-5欧元配送费常态下的生存焦虑。
文化差异加剧竞争维度,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平台配送营收仅占餐厅直送的7.4%,消费者对现金支付的偏爱与平台绑卡支付要求的冲突,迫使企业开发代尔夫特蓝陶样式配送箱等文化符号增强黏性,这种“高客单价低频率”的消费习惯,与北美市场20美元均价引发的“外卖通胀”形成共振——达美乐披萨因销售额下滑7%被迫收缩战线,Doordash则通过“波峰波谷定价”算法将午间配送费提升1.8倍调节运力。
全球外卖巨头的战略分野在2025年愈发清晰:美团以“闪电战”突袭中东,获得成功的背后是免配送费、超时高赔付、首单五折的激进策略,其计划三年覆盖海湾六国的蓝图,直指2030年400亿美元市场蛋糕。
这与Delivery Hero的“持久战”形成对照——这家欧洲巨头以“中心仓+卫星站点”模式将生鲜损耗率压至3%,更在沙特与Talabat的拉锯战中验证了38亿欧元现金储备的资本耐力。
在这场跨越大陆的味觉革命中,技术迭代正重塑竞争维度:京东研发的AI视觉品控系统将撒漏投诉率压缩,而瑞典Foodora的餐盒扫描算法使保险理赔成本下降40%,预示着行业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智能精细化”的转型。环保议题成为新战场,Deliveroo调研显示67%欧洲用户愿为无餐具配送多付1.5欧元,这催生了Too Good To Go等反食物浪费平台,与中国美团推行可循环餐具形成东西呼应。当“外卖卫星店”与“景点美食盲盒”模糊着餐饮与零售的边界,即时零售2万亿预期市场规模正将战场延伸至生鲜、医药、美妆等领域,这场始于宫保鸡丁配送的商业革命,终将以城市基础设施的形态,重构全球消费者的生活图谱。
外卖,还能怎么做
在即时零售迈入万亿规模的时代,外卖品牌的竞争已从简单的配送速度之争,演变为涵盖技术渗透、场景重构、价值共创的生态系统博弈。
2025年数据显示,全球外卖市场渗透率突破35%的同时,头部平台用户增速已降至5%以下,这意味着存量市场的深耕与增量场景的开拓将成为制胜关键。
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正在重塑外卖行业的底层逻辑。
瑞典Foodora的智能调度算法使骑手人效提升至日均35单。更深度的技术融合应着眼于动态定价模型——Uber Eats在巴黎推行的“波峰波谷定价”机制,通过午间配送费上浮1.8倍引导20%用户错峰下单,成功将运力利用率提升30%。
场景化服务生态的构建正打破传统外卖边界。比如,美团提出的“十六大生活场景”战略,将外卖服务渗透至家庭陪伴、夜间置物、甜蜜约会等细分领域,其“住着玩”酒店场景营销使相关订单量增长50%。
更具想象力的创新在于时空维度的延伸,比如达美乐推出的“车载披萨柜”服务,让用户在自驾游途中可通过定位自动接收餐品。这种“场景即服务”的理念,要求品牌构建分钟级响应的柔性供应链,如叮咚买菜开发的“热链即烹”技术,使半成品菜肴在配送途中完成最后烹饪工序。
品牌价值升维需要突破流量依赖转向心智占领。举例来看,曼玲粥通过“粥品+点心”的复合产品策略,将客单价提升28%的同时复购率达60%,印证了品类创新的溢价能力。更具穿透力的品牌建设应聚焦文化符号塑造——荷兰Thuisbezorgd将配送箱设计成代尔夫特蓝陶样式,使品牌辨识度提升37%,这种视觉效应在信息过载时代尤为关键。
供应链韧性构建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壁垒。美团闪购建立的“中心仓+卫星站点”网络,将生鲜损耗率极度压缩,这种分级仓储体系可借鉴至预制菜领域。更具颠覆性的创新在于反向供应链建设:盒马通过用户饮食数据指导农场定制化种植,使黄瓜、番茄等时令蔬菜的滞销率下降。
用户体验的原子化拆解正催生精准服务范式。饿了么开发的“情绪化推荐”算法,能根据用户实时心率数据推荐减压餐品,这种生物数据与消费行为的融合标志着个性化服务进入新阶段。针对特殊需求群体,健康监测外卖成为新蓝海——某平台推出的糖尿病定制餐服务,通过连续血糖监测设备数据动态调整餐单,使用户血糖波动降低40%。
熊猫外卖的融资历程,是海外外卖市场一件重要的事件,更是整个外卖赛道的新故事的开始。
【来源】融中财经
【作者】吕敬之
免责声明(上下全部)
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。另,本文中的任何观点、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,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。投资有风险,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。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,但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等。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