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病是什麼?又該如何化解?

因果病是什麼?又該如何化解?

在現代社會,

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與人口高齡化,

身心健康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議題。

許多人極度重視保養,

甚至出現過度就醫與「慮病症」的現象。

然而,我們是否曾經靜下心深思--

生病背後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?

因果病是什麼?

在佛法裡,生命中的一切現象,

都離不開「因、緣、果」三字。

而這一切,都是由我們的身、語、意,

相互配合所產生的。

所謂「因」,

就是我們起心動念、脫口語言,

以及行為舉止所播下的種子。

而「果」則是這些因緣成熟後,

我們當下正在經歷的感受與現象。

什麼是「病」呢?

從醫學角度來看,是身體系統的失衡。

其實人體本身有驚人的自癒能力,

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,

60% 至 70% 的疾病都能夠自癒。

而從佛家的角度來看,

會生病是因為曾經「種惡因、結惡緣」,

也就是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」,

這五毒累積而成的。

這樣的病,便是所謂的「因果病」。

為什麼會生因果病?

✦人生一切皆是「因緣果」

生病當然也與因緣有關,

有些人認為某些難醫之症是「因果病」,

尤其當無法找出病因或治療時,

例如:癌症、罕見疾病與慢性病,

便容易說是「業障病」 。

但 善性導師說:

「 其實所有的病痛,所有的人生遭遇,

都是業障,不是生病才叫業障。」

「 若能真正理解『因、緣、果』法則,

就不會認為生病是一種惡業,是不好的事。」

✦ 不同因緣,造就不同人生

為什麼我的笑容和哭聲跟你不一樣?

為什麼我今天吃的是咖啡蛋糕?

你吃的是巧克力口味?

這一切,都是因為--

我們過去種的因不一樣、結的緣不一樣,

得的果當然也會不同。

世間所有的現象,沒有一樣不是因緣果。

任何我們覺得不好的事情,

都是站在「世間法」的角度來看,

才會覺得不好,

但它們其實都來自我們自己種的因、

結的緣而已。

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

當遇到病痛與困境時,

便不應該逃避推託,

而是要誠實地檢討自己,

把惡因、惡緣去掉就好。

✦ 生活中的因果病案例

事實上,這樣的因果關係,

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。

許多身心病痛,正是因果病的展現,

而且都有脈絡可循:

• 貪念重的人,容易得糖尿病。

• 瞋念重的人,容易得癌症。

• 癡念重的人,容易得筋骨病。

• 我慢重的人,容易得高血壓。

• 疑妒心重的人,容易得內分泌與生理失調。

當我們明白這些因果對應,

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警覺與觀照,

適時調整心念,斷惡修善,

改變當下,也改變未來。

怎麼看待「因果病」呢?

✦ 生病,是身心自然的變化

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,每一個分子,

本身也是一個生命體。

它跟我們人一樣,

甚至跟整個周遭的環境也是一樣的,

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。

它們也會產生「生、住、異、滅」,

或者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的現象。

這些現象對於修行來說,

就是所謂的「身心變化」。

因此,我們把生病、感冒這些現象,

都叫做「身心變化」或「善根發相」。

善性導師提醒,

身心變化,其實就像每天吃飯、

睡覺一樣,是生活中自然發生的事。

修行人要學習將世間的一切變動,

無論是身體狀況、情緒起伏,

還是環境變遷,都視為身心變化。

事實上,每個人都無法離開現象。

既然是現象,就必然會變化;

如果不變,那就不叫現象了。

而我們要學習的,

就是要懂得在現象變動中,

如何面對與因應。

✦ 一切如夢幻泡影,認幻即離

人生如同大海,

我們經歷的種種遭遇,

猶如一波又一波的浪潮。

生病,也只是其中的一道浪,

或許濤洶、或許潮湧,

但都不是真正的我們。

浪會起,也會落,

如果我們太專注於浪花的起伏,

便容易忘了,那片沈靜不動的大海,

才是真正的自己,才是生命的本質所在。

《金剛經》云:「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」

《圓覺經》亦言:

「知幻即離,不作方便,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。」

這意味著,

一旦我們知道那是幻相,

就要趕快離開那個幻相。

若不離開,反而以幻識幻,

甚至認為那個現象還滿好的,

或認定現象是真實的,

那就永遠離不開它,永遠無法解脫了。

所以高手修行,

只要意識到幻相就當下離開,

不會執迷不悟。

而且是當下離開、當下覺悟,

沒有一步一步的覺悟。

換句話說,只要沒有開悟,

就表示還沒有離開幻相。

在思想觀念裡要認定現象即是幻相,

你只有表面意識如此認為還不夠,

應該要成為自己的思想觀念,

而且要去體認、去實踐力行。

如何化解因果病?

生病,

是我們身心變化的現象之一。

要真正解決身心變化的問題,

必須想辦法進入「空」的境界,

也就是不起意識作用,

當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。

當我們提昇見地,進入「空」的層次,

便「不住」於當下的病痛或困境,

也不會被現象牽著走。

就像海浪再大,若能站在岸上看浪,

就不會隨著波濤起伏。

但進入「空」並不是說之後就不會生病,

而是即便生病,心也不住在那個現象上。

如此一來,生病與不生病便無有分別。

因此,當我們懂得「因、緣、果」的道理,

努力「種善因、結善緣」,

減少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」。

生病也好、健康也罷,都是因緣果報。

念頭來了,就讓它去,

心不住相,自然自在,

這才是真正超越身心病苦的方法。

※「不住」:

《金剛經》教我們要「應無所住」,

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,

不要去追隨、繼續這個念頭,

這樣久而久之就不住,

意識的作用慢慢就沒有了。

( 來源:《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》)

相关推荐

2019年女足世界杯赛程时间表
365betapp

2019年女足世界杯赛程时间表

📅 08-16 👁️ 9078
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鸡蛋?清明节吃鸡蛋的含义
365游戏中心正式版

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鸡蛋?清明节吃鸡蛋的含义

📅 07-16 👁️ 2819
震旦打印机扫描件
365游戏中心正式版

震旦打印机扫描件

📅 07-07 👁️ 9222
倩女幽魂有哪些版本?倩女幽魂哪个版本好听?
bt365账户为什么封

倩女幽魂有哪些版本?倩女幽魂哪个版本好听?

📅 07-19 👁️ 8163
灰色经济
365betapp

灰色经济

📅 07-03 👁️ 3410
花呗分期提前还款在哪里?步骤及贷款推荐
365游戏中心正式版

花呗分期提前还款在哪里?步骤及贷款推荐

📅 08-24 👁️ 2340
如“主,包,肙”都是什么旁,所加的都是什么旁
bt365账户为什么封

如“主,包,肙”都是什么旁,所加的都是什么旁

📅 09-03 👁️ 3420